索罗斯在金融市场成功运作和影响巨大的一个独特原因,是其具有深刻的哲学基础。索罗斯思想形成主要是受到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・波普科学哲学思想的影响。卡尔・波普的科学哲学思想亦即所谓"证伪主义"。
索罗斯思想的核心是"可错性",实际上是波普"可证伪性"思想在社会科学、社会现象方面的特殊表现而已。"可错性"观点认为,人们�参入者�对社会现象的思维/思考作用有二重性。
一方面,参入者思考的目的是寻求对客观实在的理解,总希望找到和客观实在完全相符的认知,可称为消极的认知功能;另一方面,参入者的思考又同时重塑着客 观事实�实在�,可称为积极的参入功能。假如这两种功能同时发生作用,就称为"反射"。"反射"概念是索罗斯思想的核心概念,是其"可错性"思想的具体延 伸。
哲学体验首先,对于自然科学来说,精神依赖于物质,而物质则不依精神的变化而独立存在。用科学哲学的术语讲就是,科学研究陈述�精神�与 事实�物质�之间是单向的,事实是独立于陈述之外�而对于社会现象,物质与精神则相互影响,物质可能因精神的影响而发生改变,用科学哲学术语表达就是,陈 述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,由于有思考能力的人不能脱离身处其中的社会来观察社会,所以人的思考及行动本身构成了新的社会事实;事实因陈述而改变,不再 是纯客观的,而渗入了主观的成分。若以数学概念表达,自然科学中,只有精神是被动的因变量;社会科学中,物质和精神都可成为被动的因变量。
其次,社会现象演化的过程,实际上是一个不可重复的历史过程。例如人们在理论研究中,无论利用多少理论上的假设条件�总是有限的�来刻画条件相同但时间不同或空间不同的两个实际社会�或经济�状态,都是不可能准确和客观的,有时甚至是差别巨大。历史事件是不可重复的!
总之,索罗斯认为,社会科学是一个错误的比喻,必须承认人类的许多行为并不受所谓无时间限制的自然法则所控制,必须防止自然科学方法的滥用。当然,认识 到社会科学的限制,并不表示我们在研究社会现象时必需放弃对真理的追求,而是表明在认识反射现象的基础上,我们应有勇气探索新的研究方式。
经 济感知"可错性"信念在经济分析中的意义。社会经济事件可分为两类:常规事件、历史事件。常规事件的特征是,其参入功能和认知功能都不会发生具体的变化或 影响,这也正是均衡分析能起作用的原因。在经济相对稳定时期,常规事件的特征相对突出,这时均衡分析容易不自觉地被采用或看起来相对有效。但这种均衡分析 及其有效性的实际意义几乎没有,因为常规经济现象的分析结论,要么是那些已成为人们的"经验或习惯",要么是因制度限制下的规则行为,而变得习以为常了。 所以,均衡分析脱离或改变了经济学本来的主题,理论上是"科学化"了,但却变得无实际意义了。
经济学应关注的主题,应是历史事件。历史事件的 特征是反射性的,即其两种功能会同时相互作用;要认识它则必须具有"可错性"的信念基础,并把它当成历史进程的一部分。这意味着,否定经济运行中"均衡" 的确定性分析或逻辑性分析;还意味着应关注经济的动态分析,特别是经济波动转折点的分析。
第二,索罗斯彻底否定自然科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适用性,那么他是如何来进行社会经济分析的呢?索罗斯根据其反射思想,构造出了其分析的基本概念框架,他把社会经济状态分为三种类型:近似均衡、静态不均衡、动态不均衡。
�1�近似均衡其存在于开放社会�市场经济�,其特征是,人们的认知和参入功能之间的反射作用,表现出使思维和实在不至于分离太远的状态。这时人们能够 从经验和教训中学习,并能根据主流的观点作为行动的基础,同时有一重要的过程运作其中,使得人们的偏见得以矫正。虽然完善的知识依旧无可企及,但存在一种 朝向均衡的趋势。这种状态是开放社会�市场经济�一种特质,可看成是思维与实在之间的"常规"状态,人们一般在自己的经验中非常熟悉它。近似均衡状态虽然 波澜不断,仍属经济的相对稳定状态,可与经济的"均衡"状态对应。通俗地说,就是物质、精神高度一致,二者相互适应。
�2�静态不均衡其是一 种极端动态,主要存在于封闭社会�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�,其特征是,参入者的思考与真实情况相差很大,甚至在某些情况下,两者的差距将越变越大。这是因为 一个封闭社会中,某种意识形态的偏见已并入其体制中运作,而偏见不会依不断变化的环境而自我调节。这种体制试图把实在镶进其概念框架之中,即使情况无法改 善也难以放弃。在教条盛行的环境下,社会经济状况变得非常僵化,又由于缺乏矫正机制,实际情况却越来越远离人们的预期。当然,思维与实在的远离不可能无限 下去,一旦矫枉过正,其冲击力将是毁灭性的,或者说经济波动将是十分剧烈可怕的。静态不均衡可以看成那些经济波动巨大、波幅震荡时对应的动态过程。通俗地 说,就是过于夸大精神的作用,夸大主观能动性,从而使得精神超越、严重偏离了物质的实际发展水平,到最后不得不破坏性地回归物质,例如大跃进等。
�3�动态不均衡是另一种极端动态,主要存在于开放社会,其特征是:开始人们思维与实在之间的差距变得含混不清,反射功能逐渐趋强,实际状态也开始变得 不稳定,参入者的价值体系开始瓦解,特别是在人们价值观变化与事件之间的演变中,有一种共同的自我强化互动,事件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,以至于参入者的理解 力跟不上而使情况的状态失控,最终演变为所谓"盛衰过程"。动态不均衡可以看成一般市场经济下,出现较大经济波动时对应的动态过程。通俗地说,就是物质精 神在相互影响中有时候保持协调,有时发生偏离,偏离的时候,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。
编后游弋准备俯冲1992年9月16日,被英国人称为"黑 色星期三",它似乎已成为英格兰永远的噩梦。适时,华尔街享有盛望的投资大鳄乔治・索罗斯(犹如世界杯上马拉多纳曾经奇迹破门的著名一击般)洞穿了英国人 的大门,――英国政府,以及享有悠久传承和显赫地位的英格兰银行曾经扼守的大门。
他,索罗斯,曾经的国际金融领域中最大气磅礴的制度(彼时, 英格兰银行即使耗尽百亿美元的储备也未能挽回英镑贬值的颓势,最终被迫宣布退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"欧洲统一汇率安排")狙击手,近来似乎又犹如美国国鸟 秃鹫一般在亚洲乃至我们视野所及的空中平易近人地游弋着。
索罗斯偏执"反射",或许如此可以更精准地了解事实与认知的差距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